尺子的来历是什么?
在古代还没有发明尺的时候,人们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长度。比如带zhi一根绳子在身上,需要的时候就用它来比较长短,古埃及人就使用绳子丈量土地。有人想出,可以用身体的一部分来做测量工具,如张开大拇指和中指(或小指)两端的距离称作1柞,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称为1度(tu引,在我国古代丈量土地的时候,也经常用步数来计算。
于是,出现了用木板、骨片、竹片及金属板等制成的固定尺,但这些尺的尺度与我们现在的市尺长度是不相等的。
我国古代带有刻度的尺子叫“矩”,相传矩(尺子)上所划分的格,是鲁班所创,鲁班的另一发明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,也被称为班尺,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贝lJ的。孟子说“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鲁班对统一尺寸标准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我国古代不同时期,一尺长短都不同。最短的是商代,一尺等于今天的16.95厘米,也就是大约17厘米,最长的在宋元时期,一尺等于今天的31.68厘米,大约32厘米。英国政府以女工的脚作为标准,把它的长度定为一“尺”,再按这个标准单位制作一定长度的木条或者金属条,作为大家通用的度量工具。所以,直到今天,英语中的“尺”还是“脚”的意思。
传说我国在夏代禹把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,再划分为10等份,每分定为一尺。据说“丈夫”一词就出典于此。汉代把100粒粟子排列的长度定为一尺,也有用大拇指和中指伸直的长度定为一尺的。随着生产的发展,这些量度方法都不运用了。于是,出现了用木板、骨片、竹片及金属板等制成的固定尺,但这些尺的尺度与我们现在的市尺长度是不相等的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,世界各国交往的频繁,度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半圆形的尺子叫什么尺子?
半圆形的尺子叫量角器。
量角器是画图用具,常见材质为塑料或铁质,可以根据需要画出所要的角度。常与圆规一起使用。
量角器可以画角度、量角度、画垂直线、平行线、测倾斜度、垂直度、水平度,可以当内外直角拐尺,打开、合拢,可当长短直尺还能较确直观读出,并画出规定尺寸的圆。
尺子又称尺、间尺,是用来画线段(尤其是直的)、量度长度的工具。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。有些尺子,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,方便用者画图。尺子通常以塑胶、铁、不锈钢、有机玻璃等制造的。